有的人的踏实来源于吃苦,享福是一种羞耻 吃苦才能安心
哈佛经济学家在《稀缺》一书中,一语道破“精神穷人”们没苦硬吃的本质:长期的资源匮乏,使人容易陷入一种“管窥效应”: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,只能看到管子里狭窄的视野,看不到管外真正广阔的世界。只聚焦于当下“立即省钱”的狭隘视角,却看不见因为省钱而日渐消耗的健康、分崩离析的亲情与大幅下降的生命质量。时代在改变,也许是时候破除陈旧的观念,放弃无用的节俭,正确地用金钱来提升幸福感。就像《别把你的钱留到死》一书中提出的3条建议:①用钱是一种策略游戏,金钱的最大用处是购买人生体验。人活着不是为了积累财富,而是要创造回忆。投资自己的人生体验,体验会随着时间显现其价值,回馈给你“记忆股息”。②不要总是为“未来的安全感”牺牲当前的生活。要克服那种拼命工作、分币不花的保守恐惧感。体力、精力都会随着年龄递减,20岁能爬的山,60岁就只能看看;30岁能吃的美食,70岁已经咬不动。金钱能发挥出最好效益的时候,是在我们年轻力壮的时候,而不是衰老和病痛的时候。③要有计划地消费,让每一分钱都为你的人生服务。相比晚年拥有大量财富却体力不支,不如从30岁开始去冒险、学习、社交、旅行,创造一些让你无悔的瞬间和闪闪发光的回忆。▽有句话说得好:“不要用30年前的钥匙开现在的门。”孩子往往无法感同身受父母经历过的苦难,父母的扫兴式、哭穷式、愧疚式教育,只会让孩子活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。如果人生必须要吃苦,那就吃向上的苦、动脑筋的苦、自我提升的苦,而不是明明条件允许却降低生活质量的向下的苦。千万别让过度节俭,成为困住你幸福感生长的牢笼。这其实也是一种洗脑。 好吃的不是拉面 发表于 2025-8-20 13:56
这其实也是一种洗脑。
也是,就人生而言 还是多体验体验好
当然因人而异 自我感受最重要 自己认为有意义就好 灿烂之夏 发表于 2025-8-20 13:58
也是,就人生而言 还是多体验体验好
当然因人而异 自我感受最重要 自己认为有意义就好
是啊。 这个观点不能一概而论
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
所以 学会积攒 细水长流很有必要性
当然 适当犒劳一下自己 无可厚非
最重要的是 有能力不忘提携一下
当牛做马的父母 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
蛊惑人心的垃圾文章少看
自己脚下的路要走远走稳
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显德 牛马一生 发表于 2025-8-20 14:04
这个观点不能一概而论
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
所以 学会积攒 细水长流很有必要性
所以说是有的人 没有说所有人
比如有洗衣机不用手洗 腰疼住院的
比如有空调不用 中暑住院的
比如吃剩菜剩饭 食物中毒住院的 好!!!! 也许
页:
[1]